AI助写论文:挑战大学底线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学生开始利用AI进行资料查询、句子润色甚至代写论文。今年上半年,华北电力大学等多所高校宣布将在本科毕业论文审核中引入对生成式AI使用的检测。

作为国内首批尝试“用AI检测AI”的高校之一,华北电力大学与知网合作开发了“AIGC(生成式人工智能)检测服务系统”,专门用于检测该校2024届研究生的学位论文使用AI生成的情况。研究生院副院长张磊透露,在非全日制研究生中检出率也较高;在学科分类上,经管、外语和人文类学科检出率高于工科。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尚俊杰认为,人工智能将改变教育模式,但同时也要探索如何更好地融合新技术与教学。

使用AI工具辅助写作的现象日益普遍。中国青年报·中青校媒的调查结果显示,84.88%的学生曾使用过AI工具,主要应用于资料查询、翻译和写作等多个场景。然而,广西师范大学法学院副教授李志锴认为,过度依赖AI可能会削弱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并存在抄袭等风险。

华北电力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张磊表示,他们目前没有明确界定检出率超过多少不予答辩,而是将检测结果提供给导师及答辩委员会作为参考。同时,他也强调了正确使用技术的重要性:“我们不是杜绝新技术,而是引导学生正确地使用它。”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副教授邱寅晨鼓励在论文写作中合理使用AI,他指出新一代对话式人工智能工具相比搜索引擎更具有优势。

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法》的颁布,“代写”被列为了学术不端行为。李志锴认为,当前最重要的是对“AI代写”的定义进行明确,并制定科学规范保障学生有效使用技术。

多所高校也出台了相关政策,强调论文写作中需要明确披露是否使用了AIGC辅助生成内容及具体生成过程。华北电力大学计划在今年下半年探索更具体的管理办法。

总体来看,在教育领域中,人工智能将带来变革与挑战,教师不仅应教授学生专业知识,还要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并引导他们在新的技术环境下保持学术伦理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