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云:技术创新与行业实践并重,最大化AI价值
过去两年间,以大模型为代表的新一代人工智能浪潮在全球展现出蓬勃的活力和巨大的潜力。AI不仅仅是技术创新的象征,更成为了国家战略中的关键要素之一。
在乌镇峰会上,众多前沿的人工智能产品纷纷亮相,行业专家齐聚一堂,共同探讨当前备受瞩目的议题——人工智能未来将走向何方?互联网与人工智能之间如何相互成就?新一轮人工智能如何驱动产业发展?
作为中国AI能力建设和推动AI产业落地的中坚力量,华为云给出了坚定有力的答案。华为云全球营销与销售服务总裁石冀琳在“人工智能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论坛”上的分享中表示:
作为互联网和传统产业双强国家,中国的AI产业有机会通过差异化的发展策略实现双管齐下。在此进程中,华为持续在核心技术上创新,将AI技术从实验室带入千行万业,解决难题并推动困难,同时聚合技术生态,构建泛在的、领先的、全球共享的人工智能新生态。
中国AI生态正加速走向全球,这无疑是中国在全球人工智能领域的一个显著优势。
中美两国的AI战略正在逐步形成差异化的格局,而生成式AI将在未来十年内推动全球GDP增长7%,约合近7万亿美元。IDC预测到2030年,在人工智能上每投入1美元就会带来4.6美元的间接效应。
在科学领域中,今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和化学奖双双落入了与人工智能相关的专家之手,标志着AI时代正式步入科学殿堂。英伟达的超级大模型提供了推动AI发展的动能,并于2022年成功超过苹果的市值;台积电则因为制造高端芯片而成功迈入全球十大公司行列。
实际上,作为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核心驱动力,各国都高度重视AI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国家正在发布关于AI的相关目标和规划。美国在2024财年政府预算中向AI行业累计投入超过2511亿美元,并在10月签署首个“人工智能的国家安全备忘录”,强调AI将对国家安全和外交政策产生重大影响。美国总统拜登也签署了该备忘录,强调美国要建立全球人工智能使用政策。
同时,2022年美国出台《芯片与科学法案》,旨在加强全球芯片产业竞争力,并遏制中国等国家在先进芯片技术上的发展。
我国对人工智能(AI)的发展高度重视,提出了“人工智能+”行动,“以应用带技术”来加快技术迭代升级和动能转换,助力培育新质生产力。在这个过程中,中美两国的AI战略正在逐步形成差异化。美国更多地利用AI技术发展其高价值的第三产业,如法律、金融、医疗等,这些也是美国经济的关键支柱产业。相比之下,在中国,互联网行业已经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因为中国拥有全球最庞大的互联网用户群体和领先的技术水平。此外,第二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比重,制造业仍是立国之本和强国之基。
中国拥有完整的工业体系、丰富的工业场景和海量的工业数据。石冀琳认为,作为互联网和传统产业双强国家,中国的AI产业有机会通过差异化发展走出一条独特的道路。特别是今年以来,大模型不再单纯追求参数、算力和能耗,更重视实际应用已经成为了业界共识。中国的大模型企业更加理性务实,他们认识到没有基于大模型的应用,大模型本身是没有价值的。中国企业与千行万业的链接更为紧密,边实践落地边发展通用大模型,形成发展的闭环。中国的AI产业追逐星辰大海,客观地说,在人工智能技术生态的各个层面,中国在算力、计算架构、学习框架和核心算法等根技术领域都涌现出了一批有代表性的自主创新公司,持续提升这些领域的能力,填补了中国部分领域的空白,进一步推动中国AI产业健康发展。
在算力方面,2024年,华为云在中国贵安、乌兰察布和芜湖部署了三大AI算力中心,通过提供迫切需要的AI算力和全链路云化工具链,为企业提供服务。中国其他几家大型云计算公司也在结合增长需求,攻坚关键技术,计划逐步走向十万卡集群。在算法方面,OpenAI年初演示文生视频sora后,未向公众开放,而中国快手、生数科技等已迅速将这项技术开放应用。最近,美国漫威电影的一个AI宣传片也由中国文生视频模型制作。
一批通用大模型也在持续开展技术探索和创新。华为云今年推出了盘古大模型5.0,在全系列、多模态、强思维三方面实现全新升级。
在应用方面,大模型厂商携手行业龙头走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道路。2024年下半年,一批行业龙头企业构建的行业大模型逐渐浮出水面。如中石油昆仑大模型,首批落地18个应用场景;国家电网构建的电力行业大模型底座,探索六大专业领域AI原生应用,并计划近期对外公布成果。
行业大模型不只是行业版ChatGPT,已不再满足于浅层次的应用,而是让AI走入核心生产系统,解决难点痛点,真正发挥产业价值和商业价值。在上海宝钢,华为云盘古钢铁大模型成功“打开了”高炉黑盒子,实现对炉况的精准预测;在高铁行业,基于华为云盘古高铁大模型的智能巡检机器人,覆盖6大工位,350多种复杂故障场景,故障识别准确率高达99%,进一步提升了高铁巡检质量。
石冀琳表示,大模型落地行业的系统工程非常复杂,每一个行业大模型的开发与实践都是行业生产力的一次跃迁。“过去一年的实践告诉我们,只有把AI与行业核心业务系统结合起来,才能真正让AI发挥最大价值,成为新质生产力的基础。”据悉,华为云盘古大模型已在30多个行业、400多个场景落地,与核心业务系统结合,推动AI发挥最大价值。从本土“强音”到全球“交响”,11月中旬,一支由中东政府机构和投资机构组成的团队访问北京,国内多家AI企业参与路演,为明年的中东交流活动预热。这样的交流变得愈发频繁。
近两年,中东、欧洲、东南亚等地已成为中企出海热土。卡塔尔世界杯足球赛的决赛场地——卢赛尔体育场就由中国企业承建。而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太阳能电池被称为出海“新三样”。2021年,欧洲成为中国新能源车出口第一大区域。据中国上市公司协会数据,在2024年上半年,中国上市公司实现海外业务收入3.83万亿元,同比增长12.84%。
AI产业的发展,生态建设是重中之重。在技术与应用取得突破之际,中国的AI企业也在积极走向海外,聚合全球生态,打造在AI生态的话语权。非凡产研数据显示,全球约有1500家活跃AI企业中,中国已达103家。而据SensorTower数据,在2024年上半年,美国AI应用市场下载量排名前十的AI应用中有三款来自中国。
在智能经济的全球巨浪中,出海早已成为“必答题”,而出海的方式也在发生变化。越来越多的企业正在通过拥有全球化经验和丰富全球生态的出海先驱企业实现自身的全球化之路。以华为云为例,它在全球范围内聚合了技术生态,并以应用为导向构建了全球AI商业生态。
曾参与2022年足球世界杯卡通形象设计的AIGC公司来画科技,在进军中东市场时选择与华为云合作,并融入华为云在该区域的生态里。去年11月,华为云发布“AI出海计划”,宣布将在海外节点陆续上线大模型全栈技术,帮助出海企业构筑AI优势。今年4月,昇腾AI云服务正式在香港开服,华为云在AI算力方面对出海企业形成新的支撑。5月,北部非洲首个公有云节点——华为云开罗节点开服,业界首个千亿参数的标准阿拉伯语大模型发布,其ASR服务将覆盖20多个阿拉伯语国家,准确率达96%,在模型层对出海企业形成支撑。
从去年到今年,华为云也在国内举办了面向海外不同市场的多场出海论坛。如面向欧洲市场,华为云搭建“中欧万里云桥”,促成“引进来,走出去”的双向互动。越来越多的中国AI企业正在与华为云等企业一起,走上“星辰大海”的漫漫征途。正如石冀琳所说,“我们正在奔赴一项波澜壮阔的开创性事业。在AI的浪潮中,我们不仅是见证者,更是参与者和推动者。”在智能化的道路上,与华为云这样的全面型选手同路,正成为越来越多企业的选择。而在这进程中,AI产业生态不断共创实际价值,迈向全面智能化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