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加速逼近技术极限


未来学家雷·库兹韦尔在其新书《奇点更近》中描绘了一个激动人心的未来:人工智能(AI)将实现与人的深度融合,从而引发思维能力的爆炸式增长和创造力的大爆发;同时,一系列困扰人类的问题如疾病、衰老等也将得到逐步解决。他甚至预测,生活在未来的我们将可能达到某种意义上的“数字永生”。

库兹韦尔认为我们正处于一个极为重要的历史时刻——奇点即将来临。“奇点”指的是技术发展的临界点,在这个点上人工智能和其他科技将达到或超越人类智能水平,并由此引发整个世界翻天覆地的变化。

书中核心观点是所谓的“加速回报定律”。他指出,科技进步并非匀速推进,而是呈指数级增长。库兹韦尔通过大量实例证明这一理论,并据此预言“那个预想中的未来”可能比我们想象中更早到来——早在1999年他就预测到2029年人类将拥有超级人工智能。

尽管很多怀疑论者认为这过于乐观,但近来一系列突破性进展似乎在印证库兹韦尔的预见:例如ChatGPT展示出生成式AI的巨大潜力;巴塞罗那科学技术研究所的研究团队利用纳米机器人携带药物治疗膀胱癌并取得显著效果;而美国神经科技和脑机接口公司Neuralink正加速推进其第二例脑机接口手术。

如果将这两项前沿技术结合起来,实现人机融合、智能倍增或将不再是梦想。然而,在这一激动人心的前景背后,《奇点更近》也提出了一些严肃的问题:技术进步对人类身份认同及社会结构会带来哪些影响?库兹韦尔警示说,尽管历史经验显示科技总体上促进了社会发展,但简单套用这种模式来预测未来可能会存在巨大风险。因此他认为,在迎接奇点到来之前,我们需要深入思考人与技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并确保科技进步始终有利于人类社会的整体发展和福祉。

《奇点更近》不仅仅描绘了一个令人振奋的未来景象,更重要的是它引发了一系列深刻的哲学讨论:意识的本质是什么?我们如何定义身份认同?当我们谈论“人类的未来”时,到底在谈论什么?这些问题不仅关乎技术本身的发展路径,也触及了人类自身的存在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