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朱军:人工智能迈向大众需先解决安全性
12月6日至8日,一场备受期待的2024年腾冲科学家论坛在“极边之城”——腾冲举行。在这次盛会中,云南网记者与清华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副院长朱军进行了深入交流。他们围绕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现状和安全性展开了热烈讨论,并共同探讨了这一领域的最新动态。
朱军教授是一位资深的人工智能专家,他在论坛期间分享了许多独到的见解。这次采访不仅加深了我们对当前人工智能技术的理解,也为观众提供了宝贵的信息。通过这次交流,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人工智能在各个领域的发展和应用前景。
“当前,人工智能正处于一个难得的机会窗口期,这对中国的学术界和产业界来说都是个利好消息。”人物名片:朱军,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博世AI教授、IEEE Fellow、清华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副院长、计算机系人智实验室主任、生数科技创始人兼首席科学家。他主要研究领域包括机器学习基础理论与高效算法。
近年来,Sora模型的问世引发了全球多模态大模型领域的广泛关注,国内更是走在了世界前列。在推出短短两个月后,朱军联合清华大学推出了性能对标Sora的“Vidu”模型,标志着国内视频技术领域的一大突破,并为多模态技术的发展打开了新篇章。
目前,国内多个团队正逐步将多模态大模型推向产业落地,例如,在影视和动画等领域应用广泛。此外,多模态大模型还能融入家居服务机器人和自动驾驶车辆中,实现与环境的有机互动,为用户提供沉浸式体验。
随着模型推理性能提升,未来多模态大模型有望实现实时内容创作与交互。朱军表示,AI生成的内容虽逼真,但可以通过打上水印或制作数字水印的方式进行溯源,从而更加可控。
在人工智能快速发展的同时,我们也不可忽视AI生成影像的安全问题。国家层面有相应的规划和部署,对生成式的内容进行管理和规范。目前AI生成内容越来越逼真,单靠视觉很难分辨,但计算机技术能够轻松识别,并通过打上水印或制作数字水印的方式实现溯源与追踪。
面对人工智能时代,朱军认为我们需要更好地迎接这一变革。他认为,尽管人工智能不会替代人类,但其发展可能会取代那些不理解、掌握人工智能的人群。因为AI的发展是为了辅助人更好地完成工作,而不是替代人自己。因此,内容安全、数据安全、数据隐私等都是我们关注的问题。
面对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朱军认为人会找到更适合自己的定位来利用工具解决问题。每一次的技术进步都会带来关于替代人的讨论,但事实上,人在各种变革浪潮中都有很强的适应能力和学习能力。相信随着人工智能技术不断提升,人类也会更好地利用工具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