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东引领全市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人才优势显著
年轻化和高学历成为上海市人工智能人才的主要标签。浦东的人工智能产业规模占全市四成,并且人才总量在全市领先。
在这次《2024浦东新区人工智能产业人才发展趋势报告》发布中,洪子皓表示,这份报告从全球各国人工智能产业及人才情况出发,结合国内主要城市和上海及浦东人工智能产业和人才情况进行整理归纳,总结了浦东新区的最新趋势。
报告显示,在中国位居世界人工智能产业第一梯队,并且北、上、深是重要的人工智能人才集聚地。年轻化和高学历成为上海市人工智能人才的主要标签;浦东的人工智能产业规模占全市四成,同时人才总量占比在全市领先;行业调薪率稳中有升;紧缺岗位关注技术研发领域,复合型人才同样炙手可热。
论坛主题为“才筑浦东,聚智行远”,由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才工作局指导,上海张江(集团)有限公司主办。来自人工智能领域的科学家、企业家和高校教授等嘉宾代表在会上分享了自己的经验。浦东区科技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夏玉忠提到,浦东是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并且区内有600多家人工智能重点企业,相关产业规模超1400亿。未来,浦东将继续夯实创新要素支撑,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拓宽落地应用场景和优质空间供给。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蓬勃发展,不少科学家走出实验室,踏上创业之路。分子之心创始人兼首席科学家、国际计算生物学会会士许锦波教授分享了AI蛋白技术领域深耕多年的创业历程与科研实践经验,展示了从实验室迈向产业发展的生动案例。他说,关键在于紧密贴合产业实际需求,全力促成跨领域协同创新;同时,一支汇聚多学科知识背景、兼具产业实操本领与科研攻坚实力的复合型人才团队是持续创新的源泉。
晶泰科技联合创始人、首席执行官、张江AI新药研发联盟联席主席马健通过自身经验指出,当下AI创业环境中企业要补齐短板,注重数据规范,同时时刻掌握好商业与技术之间的微妙平衡。企业家精神特质包括做事得有点“偏执”劲、商业敏锐度不可或缺以及时刻保持充沛精力。
智元联合创始人、智元研究院院长闫维新分享了自身AI技术迭代日新月异的创业实战经验。他提到,创业者必须具备超强的快速响应能力;同时,样本收集工作和制定科学标准环节至关重要。企业家精神特质还包括商业敏锐度、时刻保持充沛精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