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全国人工智能应用技术技能大赛决赛在山东青岛开赛


12月5日上午,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和中华全国总工会联合举办的第三届全国人工智能应用技术技能大赛决赛在山东省青岛市拉开帷幕。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张文宏、专家委委员陈晓明、教育培训部主任郑丽梅、职业能力建设司技能竞赛管理处一级调研员张雷,以及中国机械冶金建材工会全国委员会副主席关明等领导出席了开幕式。此外,还有来自全国各地的选手、大赛核心专家、裁判、各参赛单位领队和教练、合作企业及媒体记者共1000余人参与。

开幕式上,青岛市政府副市长赵燕,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副厅长潘文勇,青岛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刘学俊,以及青岛市总工会经费审查委员会主任邹杰等领导出席了开幕式。开幕式现场,万余名观众通过线上观看,共同见证了这一盛况。

此次大赛旨在提升我国人工智能应用技术技能水平,促进相关行业的发展和人才培养。

开幕式上,青岛市副市长赵燕发表了致辞。她表示,青岛市政府积极贯彻落实国家及山东省关于推动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工作部署,着眼于建设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将人工智能产业纳入了全市重点产业链规划布局。青岛在前沿领域布局、生态系统打造以及产业链聚合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产业生态正在不断优化和完善。

未来,青岛将继续加大产业扶持力度,构建与城市发展战略和产业定位相适应的技能人才培养体系。通过推动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青岛市政府的赵燕副市长在会议上发表了讲话。山东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副厅长潘文勇也出席了这次会议,并详细介绍了该省对于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和发展人工智能产业所取得的成绩,强调了技能人才在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和推动高质量发展方面的重要作用。

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副厅长潘文勇在会上发言,强调高素质产业工人队伍对于加快人工智能技术创新和应用具有重要作用,并对中国机械冶金建材工会全国委员会副主席关明的讲话表示高度关注。他指出,希望通过本届大赛的举办,进一步激发广大职工的创新创造活力,共同推动制造强国目标的实现。

在中国机械冶金建材工会全国委员会副主席关明的讲话中,提到,机械工业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和战略性产业,正加速与人工智能融合,以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新型工业化步伐。

张文宏副会长指出,技能人才是支撑中国制造和中国创造的重要力量,是推动人工智能赋能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石。他强调,大赛旨在培养高技能人才,并促进人工智能产业发展。

张文宏副会长表示,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将继续为办好大赛、培育高技能人才提供服务,以推进机械工业的高质量发展,实现制造强国的目标。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张文宏在会上发言,与会领导共同启动了大赛的开幕仪式。开幕式由陈晓明主任主持。

陈晓明主任主持开幕式

本次大赛旨在“智领时代,能创未来”,紧密围绕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趋势,设置五个赛项:智能硬件装调员(智能传感器与边缘计算方向)、工业视觉系统运维员S(人工智能视觉技术应用方向)等。各赛项分为职工组和学生组,采用双人团体赛的形式进行。

经过层层选拔,来自全国30个省(区、市)的900余名选手参加决赛。12月5日至8日,选手们将尽展才华、绽放技艺,勇创佳绩。

大赛全体代表队亮相开幕式上,进行了裁判员和参赛选手代表宣誓。

裁判员代表宣誓

参赛选手代表进行了宣誓仪式后,领导们随后前往赛场,对技术设计及选手的竞技状态进行了深入的了解。

今年3月,全国行业职业技能竞赛——第三届全国人工智能应用技术技能大赛将在赛场举行。这是一个全面检验我国人工智能技术应用领域技能人才的机会,同时也对推动整个产业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我们期待在这个比赛中,每位选手都能展现出最佳状态,展现自己的独特风格和高超技艺。同时,我们也期望他们能够充分展示新时代人工智能技术应用领域的精湛技能和精神风貌,为中国在这一领域的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