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增强观影体验


6月27日,在首届中国·重庆科技电影周影视科创展览现场,工作人员演示实时动作捕捉技术。神兽鲲鹏、异兽蠃鱼、凶兽九婴、火神祝融、水神共工等形象栩栩如生,或华美壮观,或凌厉逼人,或威风凛凛,都毛发纤毫可见,并且动作流畅,特效真实。

以中国古代典籍《山海经》为灵感来源的AIGC原创奇幻微短剧《山海奇镜之劈波斩浪》,通过AI技术组合起天马行空的创想,构建了一个光怪陆离的上古神话世界。这部剧今年夏季在快手上线后,观众评价其视觉效果震撼人心,“想不到是可灵AI制作的”。当前,AI技术在影视行业的应用正不断深入。

凭借强大的数据处理与学习能力,AI大模型正在深刻影响影视制作流程,优化观众体验,为影视行业注入新活力。参与艺术创作从剧本创作至后期特效,AI大模型可以明显提升影视制作的效率和质量,因此备受青睐。日前,西部电影集团有限公司发布了“汉语电影内容AI辅助创作平台”。该平台基于汉语电影专属大语言模型,包括剧本初稿自动生成、剧本精细打磨及剧本多维度评估3个子系统。

除了辅助进行编剧创作,AI技术还能为观众带来更精彩的视觉享受。借助AI大模型,影视剧能呈现出实拍难以达到的视觉效果。在微短剧《山海奇镜之劈波斩浪》中,水神共工从山中挣脱、破石而出的特效画面令人难忘。这样的镜头在传统影视制作中成本高昂,但在AI技术的帮助下,仅凭一张图片便能实现这一特效。

AI不仅能够加特效、修场面,还可以生成虚拟场景代替演员真人表演。在电视剧《异人之下》中,阿里大文娱数字人“厘里”在剧中扮演神秘角色“二壮”,通过特写画面,可以清晰地看到其细微的表情变化、面部肌肉运动甚至眼神交流。

AI不仅可以是影视公司降本增效的“好帮手”,还能成为“人机共创”的“好伙伴”。纯AIGC生成的科幻短剧集《三星堆:未来启示录》“复活”历史文化遗产,为观众揭开古蜀国神秘面纱。据悉,该短剧应用了十几种先进的AIGC视频技术。

科幻作家、南方科技大学教授吴岩认为,《三星堆:未来启示录》实现了AI技术“高保真”、“厚叠加”和镜头剧情“密剪接”,展现了AI技术在影视制作中的潜力。博纳AIGMS制作中心负责人曲吉小江介绍,在这部短剧中,几乎全部内容都是直接由AI生成,人工干预仅集中在大数据模型的搭建及电影工业流程的分镜、剪辑等领域。

未来几年内,AI有望进一步与影视工业深度融合,推动整个行业向智能化和数字化发展。业内专家认为,影视制作不仅是技术展现,更是艺术表达,“如何在保持艺术性的前提下应用AI,是未来的关键问题”。提升互动体验在赋能影视创作之外,AI的引入还极大地提升了观众的参与感和体验感。在各大视频平台上,智能AI对话工具缩短了与观众之间的距离。

例如,爱奇艺推出的AI搜索功能,可以帮助用户通过关键词直达热门角色、剧情名场面。优酷的“AI搜片”功能不仅能帮助用户进行模糊搜索、影视问答,还能“化身”李白、唐僧等虚拟角色,用符合角色人设的语气陪伴用户聊天。

在AI大模型的帮助下,观众还能与心仪角色进行深度对话及互动。“这是专属的智能追剧搭子,太棒了!”“无意中发现这个AI搭子,互动的次数越来越多。”“第一次接触,新玩法让追剧更有趣了。”

剧集《长相思2》开播后,AI“追剧搭子”受到观众欢迎。不少网友表示,该功能丰富了自己的追剧和观剧体验。

AI“追剧搭子”由腾讯旗下混元大模型应用“腾讯元宝”与腾讯视频联合推出,凭借大模型多轮对话能力,AI角色能随时随地、无次数限制地生成个性化交流内容。“腾讯元宝”产品团队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混元大模型参数规模已扩展至万亿级别规模。通过结合小说、剧本数据训练精调,可高度还原作品中人物的性格、说话方式及情感倾向。

此外,基于图像融合生成等技术,AI技术还能让观众参与到角色扮演中。例如,在电视剧《神隐》在宣发活动“神隐·幻世绘影”中和无界AI合作,利用AI写真技术上线角色戏服写真。

用户可以使用照片训练私人模型,将自己的面部一键迁移到影视角色当中,实现“快速换脸”。这种创新的互动体验让观众更直接地参与到剧集之中,提升了剧集的曝光度和关注度。

对此,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管理学院执行院长张洪生认为,跨界新玩法给文化生产带来新的想象空间和新的产品形态,也推动不同的文化消费形式交互融合。“AI在文化产业落地的应用场景方面,形成从对话、剧情、海报到虚拟助手的多方式交互创新,使线上数字衍生品的互动性、沉浸性更强,未来可以拓展的空间很大,可形成现象级应用。”

AI大模型有望让观众体验再升级,观影更具互动性和个性化。例如,通过分析观众的历史偏好以及情绪状态、生理反应等反馈,AI能实时调整剧情和演出方式,在电影播放过程中改变故事走向。

业内人士表示,这意味着每一次观影都可能成为一次独特的体验,电影的内容将根据观众的反应而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