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行业高速发展,硅谷风险投资机构境遇如何?
### 风险资本市场:回报与套现
**硅谷的风险投资公司很容易找到有前途的创业公司来投资,但困难之处在于如何在不损害初创公司的健康的情况下进行套现。**
据PitchBook的数据,在2023年,美国风险投资公司向投资者返还了价值260亿美元的股票,这是自2011年以来的最低金额。
许多初创公司的投资者表示,这种趋势可能继续延续到2024年:**投资水平很高,但收购交易或IPO却很少发生。**
IPO(首次公开募股)冻结是近年来一个显著的趋势。许多风险资本公司在扩大规模的同时,也能够无限期地为初创公司提供资金,并通过所谓的招标收购(tender offers)买断员工的股份。
同时,科技初创公司的吸引力已经大不如前,因为公众投资者更倾向于投资那些因人工智能而价值飞涨的科技巨头,并从中获得高额回报。Coatue最近的一项报告指出,目前估值达到10亿美元或以上的初创公司有1400多家,而这些公司背后都有投资者。
**然而,即便科技公司IPO恢复到历史速度,也需要等待20多年才能完成所有科技初创公司的上市。**
在OpenAI上个月筹集了创纪录的66亿美元资金,并估值达到1570亿美元之后,投资者们纷纷呼吁这家初创公司寻求退出途径。
但也有一些好消息出现:**软件初创公司ServiceTitan计划于12月上市,瑞典金融科技公司Klarna上周也申请在美国上市。**这两家公司都得到了硅谷风险投资公司的支持。
### 收购停滞
然而,尽管存在上述积极信号,收购交易却显得格外罕见。**许多初创公司面临着并购和上市的压力,但投资者却选择在等待更好的时机进行套现。**
**此外,一些大型科技巨头也在减少对小公司的兴趣,转而更专注于投资那些市值高、增长迅速的科技巨头。**
这种趋势表明,硅谷的风险资本市场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化,未来如何应对这一挑战将至关重要。
联邦贸易委员会主席莉娜·汗因美国监管机构越来越严格地阻止近期交易而成为科技初创公司并购活动的“眼中钉”。“由于看不到获得监管批准的可能性,去年12月,Adobe宣布取消了以200亿美元收购设计初创公司Figma的交易。”几个月后,Figma完成了招标收购,买断了早期员工和投资者的股份,从而缓解了上市的压力。今年夏天,谷歌以230亿美元收购网络安全初创公司Wiz的交易告吹,部分原因是担心通过监管障碍耗时过长。为了应对这一困境,风投公司开始各显神通。“一些公司正在将他们投资的初创公司推销给私募股权买家,而另一些公司则在回购自己在初创公司的股份以向投资者交付利润。”9月,红杉资本回购了支付公司Stripe8.61亿美元的美元股份。今年2月,Stripe及其部分投资者同意从现任和前任员工手中回购价值超过10亿美元的股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