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售大爆的Mate 70,AI才是主角?


备受关注的华为Mate 70系列终于揭开面纱。11月18日,华为正式官宣Mate 70系列的发布时间,并同步开启预售。截至发稿时,Mate 70系列预约人数已超过228万,而线下门店也已开始大排长龙。

对于这款“史上最强大的Mate”,经销商们已经将其视为提升年末业绩的关键产品。从官方公布的物料来看,Mate 70系列在影像、安全和性能方面都有显著升级,尤其是AI技术领域。华为在19日发布的AI主题预告片中,用抽象的方式预告了Mate 70系列可能实现的升级:主角的手一握一放,就能够控制所有物体的移动,这或许意味着华为独特的AI隔空手势操作将得到进一步提升。

总的来说,Mate 70系列无疑是一款备受期待的产品,其在影像、安全和性能方面的全面升级以及即将推出的AI技术,都让这款手机成为了年末市场中的热点。

人工智能(AI)已成为智能手机行业的一年热词。随着软硬件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在近两个月的旗舰手机大战中,AI已被写入各大厂商发布会最靠前的部分幻灯片。作为2024年的旗舰手机压轴之作,Mate 70系列能否在人工智能领域再次取得突破,将是此次新品的主要关注点。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进步,智能手机已经不再仅仅是通讯工具,而是逐渐成为个人助手和信息中心的延伸。AI功能的应用范围广泛,不仅体现在语音识别、图像识别等方面,还涵盖了个性化推荐系统、智能助手等功能。这些功能的提升,不仅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也为手机厂商带来了更高的市场竞争力。

在此次发布的Mate 70系列中,我们期待看到更多创新的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如更加精准的AI影像处理、更个性化的用户界面设计以及更强大的自然语言处理能力等。这些技术的应用有望进一步提升智能手机的智能化水平,为用户带来更加便捷和高效的使用体验。

当然,除了人工智能功能的进步外,Mate 70系列在其他方面的表现也是我们关注的重点。例如其硬件配置是否能够支持更多高端AI应用?是否有新的设计或材质采用以增强手机的便携性和耐用性?这些细节将直接影响Mate 70系列的整体竞争力和市场反响。

综上所述,2024年的旗舰手机新品中,Mate 70系列能否在人工智能领域再度进阶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和用户体验提升,我们期待这款产品能够在智能手机行业中占据一席之地,成为用户不可错过的科技盛宴。

早在2017年,华为就推出了全球首款集成了神经元网络单元(NPU)的麒麟970处理器的智能手机——Mate 10系列。这项技术标志着人工智能在手机领域的首次应用,让这款手机具备了慧眼识物的能力:它可以自动识别拍摄对象并调整相应的拍摄模式。

这一功能开启了AI与影像结合的新纪元,为后来者树立了标杆。华为Mate 10系列的出现,不仅展示了人工智能在智能手机中的初步应用,也推动了行业对AI技术在其他领域的探索和发展。自此以后,越来越多的手机厂商开始将AI作为提升产品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随着ChatGPT等大模型参数竞逐的兴起,各大厂商纷纷推出配备大模型的旗舰机型,试图通过更高的参数来吸引用户。然而,这种单纯追求参数的策略并未从根本上改变消费者的使用体验和效率提升,反而让人工智能沦为一种“噱头”。

今年,行业的主要玩家们开始意识到,真正有意义的AI与手机结合在于能否提供更多的便利以及如何提升工作生活中的效率与幸福感。华为Mate 10系列的成功案例启示我们,真正的创新不应是参数上的竞赛,而应是对用户体验和功能优化的深度探索。

华为 Mate10 系列将智能手机与人工智能结合,Mate系列不断迭代成为高端旗舰机型的代表。到 Mate 20 系列,华为将 NPU 升级至双核,并推出创新功能如 AI 手持超级夜景模式和电影级 AI 人像留色等。

在没有架设三脚架的情况下,用户仍然可以拍出稳定且高画质的图像。Mate 20 系列凭借影像功能再次出圈,华为对 AI 的应用不止于影像。Mate 30 Pro 中,AI 隔空手势操控成为最知名的功能之一。

基于机身前置的姿态感应器,用户可以通过隔空手滑动浏览页面,握拳进行隔空截图,识别人脸朝向让屏幕显示内容智能转换横竖屏。华为捕捉到生活中高频且容易被忽视的需求,真正造福于人。

在 Mate 40 系列中,华为推出了独有的智感支付功能,在无需打开支付程序的情况下(如支付宝等),手机即可智能识别扫码盒、自动弹出付款码并快速完成支付,节省用户大量切换应用程序的时间。

隐私安全一直是Mate系列的核心关注点。过去的一个常见操作是,在用户截图聊天记录并转发时,需要手动打码。在Mate 50系列中,这一情况得到了彻底改变。当用户完成截图后,系统会自动提醒进行隐私信息的打码处理,并为头像和昵称等关键信息提供马赛克功能。此外,根据实际使用情况,用户可以自行调整马赛克的具体细节。

在Mate 60系列上,华为更是进一步提升了隐私保护措施。Pro+版本中的静谧通话功能,在电梯、密闭空间或车内等相对隐私的环境下,能够有效减少听筒外漏音响度,从而降低隐私泄露的风险。

同时,得益于AI技术的应用,Mate 60系列还具备智能降噪功能,甚至支持AI音频放大,即使在嘈杂的环境中也能保持清晰的沟通质量。这些功能体现了华为对于手机在日常使用中的情感需求探索,例如通话、支付和社交等场景的应用。

通过这些创新,Mate 60系列不仅实现了技术上的突破,还在隐私保护方面达到了新的高度。

华为Mate 70升级大猜想

Mate系列作为手机与人工智能结合的先行者,在每一代产品中都蕴含“智慧”的基因。因此,当头部手机厂商纷纷高喊重注AI时,华为是否还能够为用户带来新鲜感?从今年发布的旗舰手机来看,各大厂商在AI功能上的最大升级莫过于AI与系统的深度融合。

作为AI布局最广且投入资源最丰富的厂商之一,华为在这方面显然更具经验。例如,Mate 10系列搭载的EMUI8.0智慧系统中,AI能够学习人类的使用习惯,并实现系统内部资源智能分配以及用户行为预测。

七年过去,手机厂商在AI技术的应用能力已经上升了数个台阶。一个确定性极高的猜测是,Mate 70系列中,AI与系统的融合将变得更加深入。例如,图库、备忘录、文件等用户日常使用的系统应用都将进行智能化升级,个人数据信息也将得到更为科学的记忆、管理与规划,并提供更加人性化的情感支持。

当用户对AI的需求越来越大,华为也在考虑如何革新人与手机的交互形式,让用户更加轻松、便利地获得AI体验。过去,AI隔空手势是一种颇具创新的尝试,而随着手机AI性能的提升和动作库的丰富,Mate 70系列这一功能也将有望应用在更多场景中。

总之,华为Mate 70系列将带来更先进的AI技术,并可能改变用户与手机的交互方式。

从按键到触屏,手机设备的每一次技术更迭都伴随着交互形式的变迁。隔空手势洞察的不仅仅是用户使用手机时时而发生的尴尬需求,也是一种交互形式的革新。

在AI时代,人与设备的互动方式可以是触屏、语音问答,同样也可以被简化成“一抬手的事”。隐私安全始终是Mate系列的升级重点。

尽管所有厂商都在大谈特谈对隐私保护的重要性,但仍然有被遗漏的场景。例如地铁等场景阅读手机屏幕,很难避免被陌生人窥屏的困扰。一些商家试图用防窥膜解决这一难题,但又在很大程度上折损了屏幕的清晰度,用户也不得不在二者中做抉择。

或许只有华为这样的手机厂商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窥屏困境。11月19日发布的预告片展示了这样一幅场景:排队时,女士在前面看书,当后面的陌生人凑近时,书本就自动消失了;女士抱着一箱盛开的花走进密闭的电梯,旁边的人靠近看花时,花却自动闭合了。

这似乎在暗示Mate70系列将要推出一系列升级功能:当有人窥屏时,消息会自动隐藏,只有机主才能查看。同样值得期待的是,硬件层面的革新。在影像主题的预告片中,手机利用AI技术实现了“人物分身”的效果,这意味着Mate 70系列可能搭载了更先进的运动传感器,从而提升拍照和运动追踪方面的性能。

“AI手机”的真正价值 无论是以华为为代表的国产厂商,还是苹果、三星等海外巨头,都已将AI作为新机型的迭代重点。但从市场反馈来看,AI带来的销量提振却始终不够明显。所以,手机AI究竟走到了哪一步? 11月15日,市场研究机构益普索Ipsos发布了《AI Phone白皮书》,研究显示,“连接”、“效率”、“安全”、“情感”和“个性”,是消费者们使用智能手机AI功能的核心诉求,也是AI Phone在进行产品定义特别是功能价值定义时的主要出发点。除此之外,《白皮书》还针对AI终端智能化水平提出了L1-L5的分级标准,其中: 1.L1-L3级别侧重于语音控制、信息推送以及屏幕触控等基础功能和交互方式; 2.从L4级别开始,AI Phone将具备更复杂的AI功能,包括智能推荐、情感分析、个性化服务等内容; 3.而到L5级别,AI Phone的产品形态已接近未来智能生活终端。

L1即AI作为工具被调用,任务仍由人类来执行;L2即AI执行被分解的任务,人类来拆解及分配任务;L3即AI感知人类情感,实现任务级自助拆解闭环,人与AI协作并监督;L4即AI达到人类专家水平,具备自主的情感反馈,人类参与互动;L5即AI超越人类专家水平,全面自主实现对人的深刻理解和情感支持,而人类只需授权AI。

《白皮书》指出,目前的智能手机基本停留在L2水平,即执行被分解的任务。AI Phone是一个全新的物种,需要部分领军企业协同整个产业共创产生并发展。目前的智能手机基本停留在L2水平,在积极拥抱AI的中国市场催化下,有理由期待通过产业共创迈进L3:感知人类情感,最终成为有温度的AI智慧体。

如果智能手机对AI的应用仅仅停留在P图、翻译等生成式AI功能层面,那就只是互联网功能的延伸。真正的AI Phone,应该是基于人工智能底层逻辑、面向人工智能应用场景、结合手机设备本身的特色,拥有全新的与人类情感感知和交互能力的全新物种。这也要求厂商手机发挥自身硬件基因,做出差异化优势。

这与华为的理念不谋而合。在Mate系列的AI思路中也不难发现这一点:隔空手势利用的是传感器与算法结合的优势,在洗澡、油手等任何不便用手直接触碰屏幕的场景中,手机仍然可以被自由操控;智感支付解决的是支付程序加载缓慢的尴尬;静谧通话则关注到了手机最基础的功能,并让用户在使用时更无负担。

当智能手机已经极大范围地覆盖了人类的衣食住行日常生活,它所承载的AI功能也更应该在提升效率之外,关注到人的真实情感需求,真正为技术赋予温度。这是手机AI区别于互联网AI服务的最大特点,也是Mate 70系列与其它手机的差别所在。

这也意味着,华为Mate70系列目前已经率先进入《白皮书》指出的L3水平。华为始终从实际需求出发,推进AI在手机上的落地。或许华为试图传达的理念是,对手机而言,AI不应该为了升级而升级,只有更理解人类,拥有更深入的情感互动,AI手机才能逐渐发挥其真正的价值。